2024总结

Latest Comments

Uncategorized

很喜欢2024做的所有决定。仔细回想一下其实这辈子也没有后悔的事情。2024年1月1号我写下“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加油!“这是重大而精彩的一年,可能并不是利益最大化的一年,也可能是回首时捶胸顿足的一年。但那都是后话了,现在对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看待的。

2025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有想法就去做,是会有不确定也会有失败,但只要做了就给100分。还希望可以在除了西雅图的地方住一段时间,换个perspective。

1. 辞职

1月份我写下“我真的必须必须离开现在的工作了,因为只有沉没。”。我想要为梦想拼尽全力,但突然不确定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我想做个有坚定信念和理想的人,小时候理想多的排不过来,是什么都忘记了呢。亚麻的工作很可能是我没有想法的来源,因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容易赚钱,而且忙碌的工作也成了我没有想法的借口。

自从做了PM,有机会看到高层领导是如何做决策的。这反而让我对领导层和大公司失望。就像演员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信念感,我作为PM没有信念感去build 这些product,更不想成为那个决定product形态然后让其他人去为之加班拼命的那个人。曾几何时我埋头苦干,想要做好工程做好产品,因为身边的人很厉害很能吃苦也抱有这种期望。现在却只看着身边的同事拍马屁,问无关紧要的问题来刷脸。也许他们也是真心实意的要做好工作,也真是相信自己努力的方向。他们也许不是坏,不是蠢,只是想法不一样。

另一个原因是要直面最深的怀疑,我是不是离开大厂就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大厂顺风顺水有卖命了快10年,学会在大厂的生存之术,才得到这收入。结局可能是印证了这个怀疑,但我也要去一步步推理得出结论。

辞职是不是失败,而是自己完全掌握时间和生命。而我活着就想多经历些,再多看多做点。

2. 在Chamonix的Mountaineering 课程

Chamonix的当地人都是运动高手。在山里的trail都是跑步的人,像我这样hiking倒像是老年运动。经常在我爬坡喘得像狗的时候,有当地人从我身边跑超过去。这里有很多trails,也很陡很长。没上mountaineering课的一周,我都会背着大面包和水去爬山。早上出门很早,远处山的轮廓在日出的衬映下,发散着充满生命力有神圣的光。你看那山!光芒万丈!中午休息的时候会找个地方坐下,just me, bread, and mountains。

开始上Mountaineering课,就立刻意识到这并不是真正的初学者课程,Chamonix对初学者的定义并没有很宽容。我在两天内速成了lead climbing,ice climbing,glacier walking的各项技能,从第三天开始在Aiguille du Midi开始了三天的实地mountaineering。第一次坐cable car上到最顶的时候,瞭望远处有人在山脊下降,也有人在雪山环绕的bowl里挂绳前行,觉得他们是好专业好高端的alpinists。下一秒就轮到自己,置身于雪峰之中,在guide的指导下,穿上harness头盔crampon还有ice axe,系好绳索,表面上也成为了游客赞叹的登山家。从山脊下到bowl的过程惊心动魄,两边都是sheer cliff。到达平缓地段的时候,英国的队友说”I cannot believe I’ve been waiting so long to get here and do this!” 。三天的mountaineering课程,每天都会走这段,渐渐有点适应。但这只是课程中例行公事的路段。每天都会有更加的stretch自己精神和体力的极限的部分。尤其是ice climbing的时候,根本不相信自己就算使尽全身力量能完成那个冰壁。但只有逼自己不断的用力,一步步的往上,也会因为脚没踩实和往下滑。总之一通在体力毅力极限试探后,我上去了。手已经冻僵,但必须马上恢复因为还有下面的攀登。恢复的办法就是用力甩手,尽管很痛,但是会使血液重新留回手指端。我一边喊(惨)叫一边甩手,大概三分钟之后缓过来了。我很久没有惨叫过了。当天之后还有超长的陡坡和glacier walking才能回到缆车站。可我体力所剩无几,看着要走的路,很绝望不相信自己能走回去。就这样没有捷径的一步步上陡坡在3800米海拔,回到了Aiguille du Midi的缆车站。

我屁股坐在板凳的那一瞬间哭了。我太久没有超越过自己的极限,但今天确实是超过了,太超过了。到此刻我明白之前种种无奈,对无知同事的不耐烦,对在indoor bouldering和中短距离的hiking感到无聊等等,都是因为没有stretch自己。我之前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在对外界不满,其实是我懒了,没有去做更难的事。而且每个人的极限都不同。妈当时在秘鲁trekking结束,在Cusco吃早餐的时候,和我现在流的眼泪是一样的。为自己突破极限而自豪。

离开Chamonix的那天,坐上Flix bus,意外的开始流泪。这两周的成长,我不再有任何的戾气不对周围的任何处境生气。因为我要突破我自己的极限,去找自己的挑战。恰好耳机里蔡健雅在唱“要进化成更好的人”。从那之后,我每天做yoga,定下攀岩和跑步的目标而为之训练。

这mountaineering课还让我结识了另外三个优秀的同伴,两个美国人一个英国人。她们都是户外攀岩且体力超强的高手。而我作为里面最菜的队友,她们一直鼓励我,还教我一些她们的tricks。白天一起上课,晚上在Chamonix的小餐馆的室外区域聊各自的生活,经历,和烦恼。虽然时间很短,但结下真挚的友情。我们约定2025回来一起上Alpine2的课程。而我也被她们所影响。在Banff攀冰的时候,其他人都是很初级的。我大声的鼓励他们,每个move都喊一声”nice!”,每个hesitation我都喊一个”you got this!”。像当时她们鼓励我一样。

3. 与爸妈一起探索世界

一直以来我的工作都很忙,与爸妈之间的交流都不算深入,甚至会为了回避结婚生子这类的沉重话题而只闲话家常。有时我会觉得他们总是只看些手机视频,轻易被引导而不进行独立思考。他们也觉得我很忙所以不打扰。但我一直有个信念,就是孝敬父母是和他们有精神上的沟通,大家都明白各自的处境和相信对方做出的决定,就像相信自己一样。如果子女只是为了表面的尽孝而花钱买礼物给父母,但却心里认为他们已经不会明白自己,那就不是尽孝。达到这种精神上的沟通是更难的事情,必定是从互相不理解走向理解,会有frustration。我决定不要忘记信念,去沟通,而不是为了向他们证明我有多强多有能力。所以我们要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一起作为一个团队去面对未知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谁的主场去judge对面。尤其是辞职之后,两边的tension自不用多说,爸妈恨不得我马上找个工作让生活回到正轨,而我想解释给他们那不是我要的未来,我的anxiety也让我不能再继续那样上班。与其在越洋电话里堆积情绪,不如一家人一边探索世界一边消解,互相信任增进了解。我完全理解他们做我的父母并不容易,毕竟我总是很有自己的主意。

2023年底到2024年1月,我们一家去了秘鲁trekking。他们俩60岁了第一次在山里徒步,住帐篷,在海拔4000米。抱着信任我安排的心情,他们走上了这辈子最艰苦的三天旅程。他们坚韧,open minded,克服高反,体力透支,住帐篷去帐篷厕所,下雨低温,没有现代文明,突破极限。我怎么可能还会当他们是那个只会看手机短视频的无法独立思考的上年纪的人呢?他们也看到我在山里有强劲的体力,户外的山川河流,已经当地团队的专业服务,也对我的trekking爱好有些认知。之后去了Galapagos,爸爱水上运动,爱找人聊天,上蹿下跳的像个30岁的小伙子。而他们也看到我和船上其他人的交流,看到我已经不是那个躲着人不爱说话的小孩儿。

7月亚洲巡回演唱会。自从姥姥离开,妈妈的爸妈就成了爷爷奶奶,我总觉得妈会有些孤单。所以想在她身边庆祝她的生日。另外我有一个梦想。爸妈有张合照我印象深刻,妈穿着新加坡航空空姐的一套裙子,搂着我爸的小蛮腰。那时他们三十左右,比我现在还年轻。我的梦想就是全家一起做新加坡航空的航班,航班上有穿这套裙子的空姐。我先是飞回大连,再和妈去深圳,然后和爸在香港会和,一起去新加坡。这次在大连机场他俩接我,多少有点客套了,因为我辞职的事情。三个人都很克制的寒暄,避而不谈这房间里的大象,先维持表面的和平。在大连的时候我因为时差每天起很早,都会陪爸吃早餐。爸一周工作6天,每天5点半起床吃饭,6点就出门去公司了。他大概是很不理解我说辞职要休息一下这种话。甚至让我怀疑自己真的需要休息吗?在深圳的时候,我有几天和朋友聚会所以妈需要独立行动。本来有点担心她找不到酒店不知道要吃什么,结果她也悠然的在附近逛逛,自己找了吃的,顺利的回到酒店。我不该擅自决定妈会需要帮助,会搞不清楚深圳复杂的城市系统。其实她可以去问人,可以耐心看说明。是我小看她了,应该对她更有信心。

爸30年前在香港外派了4年,他称香港是他的第二故乡。我们去了他当年熟悉的地方,像是工作的楼,妈还记得在对面永安百货买过皮鞋,周末包船去的Discovery bay,还有中环尖沙咀。越发接近的时候,爸的回忆也更鲜活。比如他会拿着收据去南洋银行办事,走手续,和同事在哪儿吃饭什么的。30年前留洋给大人物打工的日常都浮现在眼前。30年过去了,感慨当年少年意气风发,现今时光流逝。妈也回忆当年自己在大连带我,中间也来了香港探亲。妈说了好几次,你爸当时应该留在香港的,走那条路就能飞黄腾达。人家都没回来,就他偏偏回来。我听着有点像我辞职,也是重大的选择,看来我爸也做过这样的选择。我没辞职前,爸总说我“你不要以为在大厂就是自己的能耐,要居安思危”,辞职了又说“你出了大厂就很难了,没有那个平台做不出什么成就。”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因为他都经历过。

从香港飞新加坡,三人正好坐在中间一排。看到空姐穿那套传统裙子的一刻,我的梦想达成了。买公交卡并不straight forward,但是我和爸绕了几个圈子之后终于搞定了。之后的几天我因为要和同学见面,所以他俩也有自己探索新加坡的机会。从酒店去Marina Bay Sands的路摸得门清。我们一起尝了肉骨茶,螃蟹米线,亚坤早餐,还去Merlion打卡,去国家博物馆参观,在高温下的街区里找壁画。时间很快就过去。离开新加坡的那天,我们全家很国际化,三个人搭乘三架不同的飞机。我从新加坡飞日本,妈从新加坡飞回国,而爸前一天去了马来西亚,所以当天从马来飞回国。这趟旅程结束,我看到他们在我这个年纪甚至更年轻的样貌,感慨我并没有想象中的有成就。他俩曾经是闪闪发光的青年才俊,洋气活泼,未来不可限量。

10~11月法国 – 我有个梦想,和爸妈一起去法国。因为爸妈上大学的时候学过法语,但从来没去过法国。一开始提起来这个trip的时候,爸妈是教育我好好找工作吧不要再玩儿了,让我心里很郁闷。后来我法国签证下来了,让他们也去办签证的时候他俩同意去研究一下。那天that made the sun shines softer, birds chirp brighter, and the breeze paints lively colors. 用通俗的现代中文来说,这就是不扫兴的父母,是也有好奇心和梦想的人儿。在巴黎随便走走就会遇到各个知名景点,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塞纳河,甚至不用是景点都让我们沉浸在长久以往的对法国的幻想中。路上的石板,松弛的本地人,路边餐厅的小桌椅,这些细节都在丰富着巴黎这幅画。我们也得偿所愿的坐在餐厅外面的小桌子喝咖啡吃可颂。在卢浮宫里妈丢了手机,我们也冷静的应对,最终幸运的在失物招领处找回来了。在吃法国菜的时候,爸和邻桌的两个法国老头聊了起来,对方还把酒分给我们了一些。要说open minded,我爸是家里那个最爱和陌生人聊天的人。我身上的偶像包袱比较重,没那么轻易开口。但有时候我会学着他的样子开启一些对话,总有温暖的回应。出了国之后,这导航和手机信号都不方便,导致爸走了不少冤枉路,也被偷了钱,但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以后经常出来就会驾轻就熟。出了巴黎,我们还在法国自驾了,这是我没想到的,是爸的建议。开去了Annecy环湖,妈开始很抗拒骑车,觉得我们都想害死她。但后来骑了一段后,开始欣赏起了风景,也风和日丽起来。我带他俩走了我误入的蜿蜒窄路,他们也骑上了大上坡,也感受到了田园小镇的梦幻场景。在这阿尔卑斯山区,我们吃了cheese大餐,Raclette和La Briscotte。开车继续向南,去了马赛和尼斯。妈一开始不了解地理位置,非常抗拒去摩纳哥。结果人家自己半夜刷手机了解到这个行程非常简单,第二天竟然自己要求去,真是有趣的人。最后一天我们从南部开回巴黎,9个半小时的roadtrip我和爸轮流开,竟然毫不费力的就到了。爸说沿路看到了油画一样的风景,出来看看才能把眼光从大连扩展开来。妈这一路照了很多她评价为气质高雅的照片。从日常的休闲风升级出来,唤醒了对自己的颜值骄傲。

4. 电动自行车

看了好几年的Ebike在这年春天终于买了。这一下就解锁了住了14年的西雅图。这个城市又has more to offer。平日里我会沿着新发现的trails去Fremont和Chinatown爬墙,用时和开车差不多还不用花时间找车位。还会骑车穿过UW去Sandpoint上网球课。春光明媚的时候很难不把自己想象成流川枫。还有去pike market 动物园都不用找停车位也不用付parking和gas。还坐了water taxi去Alki beach,是骑车的时候和人闲聊得到的idea。最有意思的探险还是搭Ferry去Orcas,San Juan,和Lopez海岛。推着自行车上船,又便宜又不用预约,在岛上自由的探索,遇到有alpaca和羊就随意的停在路边。最后还有Sunrise骑行。之前都不知道Sunrise有春天封路给自行车骑这个活动,这次骑上了Mt Rainier。除了在西雅图骑车,这biking experience也让我开启了另一种travel的方式,去找骑车圣地。

日本岛波海道:全身发光的一天!心情是pure happiness。桥上有强cross wind,但只会让我更像在飞翔。下桥的盘旋山路依旧郁郁葱葱,加之不用蹬车子,于是更加欢快。脑子里浮现出“进击的巨人”里那句:“僕は自由だ!”。最后,这天遇到温暖的公车司机,居酒屋老板都让这天在我的人生中闪闪发光。我有个新的梦想,要让爸妈也来骑这个路线。

法国Annecy环湖:Annecy是个旅游城市。中心古城有很多特色建筑也有很多游客,而我只要在人多的地方就会心情不好。反而是骑车环湖又在我心里更新了美好的定义。我大概是走错了路线,骑进了一个安静的山间小道,路过精致的外墙,住家的轮廓,像油画的蜿蜒窄路。一瞬间我意识到我在法国骑车啊,这么诗意的画面和电影画作一样,多么梦幻的体验。出了小道,景色只增不减。山拔地而起,湖水在山下增加灵气,尤其是这冰川化下来的水更有生命力。在这时刻,我感叹我怎么all of sudden今天会出现在这儿体验到这个天地山水?我做过的一连串决定led me here and now。Magical!两周之后把爸妈也带来骑车,这是最快达成的梦想。

5. 看牙

直面自己恐惧且一直逃避的事情。从小就怕看牙医,出国后没人带我去看牙了,我也就10多年没去。之前门牙有缺口,所以开会和拍照的时候都有所顾忌。我甚至自己吓自己,担心牙里面的细菌会造成脑部的感染。是辞职让我开始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即便如此害怕,背负童年阴影和掌握未来的决心,我跪着也要把牙看了。因为我还要在这世界上活下去,不背负牙不好的这个负担的活下去。拔牙,root canal,真的疼了好几天。幸好牙医诊所的人都很亲切,起码没有让我感到这么久没看牙的shame。

6. Launch了Maple Narrative

辞职之前我想过做一些电商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创业机会。尤其是接触过一些亚麻internal seller工具和数据,让我觉得这是个简单的事情。加之自己认为了解美国这边的消费者,毕竟自己和朋友都是,所以应该有些优势。在和豆侠大爷的合作下launch了Maple Narrative,才发现在大厂领工资果然是最暴利的行业,而我严重低估了电商这个领域的竞争残酷性。

首先是熟悉了电商的流程,感受到大平台的坚固壁垒。开网店看似是个生意,其实是在给各大平台送钱。亚麻收40%,shopify也有年费和各种tool可以花钱买,而Meta广告则是无底洞。没有这些平台就很难有流量,更没有人花钱。而电商这边的文案,照片和推广已经不可能让三心二意的门外汉可以开拓出稳定的客流。即便是这些重要的部分有了保障,在商品本身的竞争也是很intese。总有人会提供相似的产品但打个大折,或者自己要设计生产新产品,就需要educate消费者这个商品有什么不一样,到头来还是被人抄袭打折。总之电商这个尝试让我意识到physical product是一个利润率极低,成本高,且风向瞬息万变的高竞争领域。不能以一种先玩玩和一种tech大厂人的居高临下的幼稚心态去做。

其实我自身是不爱shopping的,尤其是physical product我会觉得占地方,物欲很低。所以这是个很好的尝试,有学到很多,也意识到电商的艰辛。2024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让我不再虚幻的认为电商很容易。

7. 每天都有写日记,launch了这个非常喜欢站

这年(差不多)每天都有写日记,虽然毫无疑问都是瀑布式流水账,没有文笔可言。但在写这篇年终总结的时候,我很庆幸自己做了这样的记录,将当时最真挚的言语和脑子里本能的语言记录了下来,穿插在这里。这些想法是用照片回忆达不到的还原度。2024年用了7个不同规格的本。新的一年我开始用妈给我买的Hobonichi高级日记本写日记,就不用东拼西凑了。

我还终于launch了非常喜欢.com。这个域名注册已久但一直没有做任何打理。今年终于在aws上host了wordpress作为我的blog。目前确保每周一会更新周记。这篇年终总结也是。我还没有和别人分享这个站,所以还算是private,当然有人看我也不介意。

8. 开始做web app

虽然自认为是个fullstack,但是每次做client app的时候都会选iOS因为熟悉。这次我有个app的想法,但决定做web client,因为下载个mobile app然后只能在那个小屏幕里操作实在不方便。我也乐于学习这个想了多年但没动手的技术。就像年初开始滑ski了一样,能学到新东西才会快乐。

这个web app我打算做travel相关,虽然市面上都已经烂大街,而且人人都能评论上几句。我的初衷很简单,我认为旅行需要被记录,但不是一堆尘封的照片和social media上post光鲜照片那样的记录。曾几何时也有大段的游记,但现在都是象征性的打卡和千篇一律的照片,不太有花心思去用文字记录。起码我可以用这个web app去记录我之前的trips,如果对别人也有用就更好了。可能会以人为本的隐蔽的加入一些AI功能,也算是实验。

9. 自己旅行

今年有几个独自一人的旅行,让我有时间思考和审视自己。

在Aspen 一月底的X Games远远地看到谷爱凌,才意识到自己也可以有充沛的活动力。当时身心疲惫的处于很消耗的轮回,上班是为了赚钱,赚了钱可以去休假,休假是为了缓解工作上的压力。那样的状态是和充沛的精力不沾边的。但在Aspen那几天得到了激励。每天上滑雪课很累了不想写日记,但谷爱凌她拿了金牌之后说她晚上回去没有庆祝,而是有很多作业要写,所以我还是push了自己。

10月的Chamonix。我每天过着local一样的日子,早上锻炼煮早餐,吃完就上山hiking出一身的汗,下午回来去买菜和面包,然后晚上煮饭写日记泡澡。即便后来上mountaineering课的那几天也是保持同样的作息。我非常喜欢在Chamoinx住的apartment。最后一天离开的早晨,我对这房间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感谢这里像是我在Chamonix的家一样。

12月的Banff和Whistler。去过Chamonix之后Banff也没有太逊色。这地方多年前我来过一次,以传统游客的视角打卡了山景和Lake Louise。这次我有专门找hiking和ice climbing这类的活动,所以离游客大军很远,毕竟零下摄氏10度他们都想照个相就回到室内。Banff的ice climbing相对来说很简单,我甚至成了鼓励其他人的那个人。看来我是真的成长了。在Lake Louise走了条trail,95%的时间都只有我,墩墩,还有雪山,心里很满足。在Banff美中不足的地方是这hotel的smoke alarm总是会被我煮饭触发。我神经衰弱到放弃煮饭,只用微波炉。自从立下了climbing goal之后,在resort里滑雪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不算是体力上的锻炼。所以在Whistler非常的不耐烦,觉得一切都太商业化。不滑雪之外,就只有很平的山和running trail,而且住的hotel来来往往都是人,还有嘶喊的小孩儿。于是我提前从Whistler离开回家了。

Tags:

No responses ye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